电脑版

中航光电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2 21:57:57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航光电(002179)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片)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情况

近年来,受益于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控安防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2022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全球连接器需求增长放缓,市场规模达到841亿美元,同比增速7.8%。其中,中国连接器年市场规模达到265亿美元,年度增速达到6.0%,整体增速略低于全球连接器市场增速。

2023年,随着下游终端需求开启增长新局面,加之技术不断更迭,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至2023年末市场规模有望超过900亿美元。未来五年,根据Bishop预计连接器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8%。

从中国市场来看,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恢复,预计在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商业航空航天、数据中心、光伏储能等行业的发展和拉动下,中国连接器市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

(二)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专业为航空及防务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各类连接产品300多个系列、25万多个品种。主要产品包括电连接器、光器件及光电设备、线缆组件及集成产品、流体器件及液冷设备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防务、商业航空航天、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石油装备、电力装备、工业装备、轨道交通、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产品出口至德国、法国、瑞典、美国、韩国、越南、印度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坚持产业链共赢的理念,坚持采管分离管理机制,严格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结合全价值链的管控需求,以及多品种、小批量、交期短的交付特点,建立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进协同共赢的供应商关系管理,优化原材料和零部件外协资源布局结构,以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为目标,不断优化采购策略,提高采购效率。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客户领域和产品类型设置了相应的事业部、产品部和制造部。生产组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拉动的“订单+预测”的生产运营机制,按需制定生产计划,引导快速反应和精准交付,确保生产进度,满足客户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具备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建立了境内全覆盖,境外重点区域覆盖的营销网络,与国内防务、工业民用各高端制造领域客户、国际各行业领先客户开展全方位合作。公司深入践行“更精、更快、更周到”的服务理念,陆续在全球范围内贴近客户的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电子元器件行业整体景气度良好,公司主营业务运行良好,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

2023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我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2023年为“十四五”中期之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公司坚持以连接为主业,瞄准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业务的延伸和拓展,公司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保持行业优秀的运营质量,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783.78万元,同比增长31.33%,利润总额227,631.78万元,同比增长26.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348.18万元,同比增长29.40%。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及实际经营情况对既定的战略规划进行回顾;公司华南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推动公司高端制造产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4年初实现投产,产能随建设进度陆续释放。子公司沈阳兴华聚焦航空发动机细分领域及风机电机业务,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线束及小型风机产能提升建设项目,子公司泰兴光电液冷源系列产品集成系统项目正式开工,开启抢抓液冷行业发展机遇,推进液冷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子公司中航富士达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3.5亿元,进一步提升射频连接器生产和交付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领先创新力工程”,持续加强“基础、前沿、原创”技术研究,在高速传输技术、射频传输技术、深水密封技术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建立面向研发制造的工艺技术综合评价机制,以评促建推进金属成型、模塑成型、热表处理、特种焊接等工艺能力进一步提升,精密组装工艺技术更加成熟;持续推动制造能力升级,聚焦关键核心工序,大力开展行业技术难题技术攻关,重点提升光、电缆组件自动化生产能力;加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软件为支撑,以智慧仓储物流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为载体,助力实现制造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防务综合竞争力提升工程”,全面保障防务领域生产交付,加强项目策划,打通项目配套链,为用户提供整体互连解决方案,持续提升交付响应速度及客户满意度,上半年荣获多项金牌供应商、优秀供方奖项;持续推进“优民工程”,聚焦通讯工业领域行业龙头客户开发和优质客户培育,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客户和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加强数据中心、医疗设备、光伏储能、工业装备等新兴业务培育,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应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激烈竞争的行业形势,对市场开发进一步统筹部署,在国内外各大主流车企获得多点突破,报告期内共实现多项项目定点,涉及国内、国际主流车企及设备平台,为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深化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获评2022年度“科改示范企业”标杆称号,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扎实开展“全面质量提升工程”,深化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架构,加快质量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数据利用和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供应链管理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国际化、集团化高效协同机制,强化供应商过程管控,优化供应商结构,供应链稳定性持续提升;推进战略成本管控,对标行业一流努力提高资产周转效率,运营质量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数字光电”建设,以流程治理和数据治理为核心,着力打造满足集团化、国际化要求的信息化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迈向新阶段;持续推进“聚智优才”工程,加速构建人才集聚优势,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同时,内控、审计、风险防控、合规管理、保密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稳步迈向全球一流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及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原创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研发及技术突破。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搭建了数字化正向设计平台,并持续完善专业化仿真与研发实验室,实现了产品正向设计及创新。近年来,公司年均实施领先创新项目100余项,推动高速、表贴、高密度光传输等一批领先技术快速突破,多次获得省部级技术奖项,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880余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700余项,获得第23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I/O矩形、射频、圆形、光纤、重载、大电流连接器及其他等7个产品专业进入国际前10名。

(二)市场引领快速响应优势

公司坚持市场导向客户至上,以市场引领、精准交付、流程优化、顾客满意为基本原则,从前期技术服务到联合设计,从全程支持到全方位互动,始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互连解决方案,以“更精、更快、更周到”的理念贯穿全价值链服务,为客户发展保驾护航。公司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面对客户需求,公司秉持“效率”第一,畅通高效信息沟通渠道和服务保障体系,在重点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及综合保障团队实现高效的本地化服务。

(三)品牌与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深耕连接器行业50余年,树立了“专业、可靠、高端”的品牌形象,践行“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市场观”和“以顾客满意为决策原则的客户观”,致力于打造互连领域领军企业。公司拥有国家和国防认可实验室及行业先进的试验检测平台,构建了“一次做好、零缺陷”为核心的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模式,系统规划质量发展,建立适应不同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GB/T19001和GJB9001C标准的管理质量体系认证、GJB546B国军标生产线认证、AS9100D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22163轨道交通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0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并选择代表性产品先后通过了UL、CUL、CE、TUV、CB等安规认证,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发展提供全面的制度文件和流程保障。公司不断提升的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实物质量水平,为客户带来值得信赖的产品。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四)持续提升的智能制造水平

公司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以自动化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应用智能装备,大力培育新型制造模式,提升现场制造能力及生产效率,推进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不同产品特点制定自动化实施方案,逐步开展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型项目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助力公司转型升级。公司38999智能化车间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评选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为公司深入推行智能化改革、打造行业一流领军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人才兴企和激励机制

在迈向全球一流的道路上,公司始终将人才兴企战略、深入的市场化改革与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和活力源泉。公司以“高精尖缺”类人才为导向,不断加大高层次与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领军人才与青年骨干人才梯队建设;公司深入市场化改革,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不断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体系,创新激励模式,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打造了一支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团队。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风险无重大变化,公司风控管理部门动态监测重大风险变化趋势,积极采取措施管控风险。

1、经济下行风险: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仍在持续,在高通胀、紧缩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作用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但宏观经济恢复不充分,细分行业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深化与大客户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规模;紧跟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稳固现有存量市场,提升细分市场份额和发展均衡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引领需求;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开展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提升公司抵抗经济下行风险的能力。

2、行业竞争风险: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并购弥补技术短板,紧贴客户开展本地化交付,加速拓宽老赛道、开辟新赛道,持续巩固高端领域和国际市场优势地位。与此同时,装备“三高一低”可持续发展要求可能加剧市场竞争。

应对措施:公司要主动适应竞争环境变化,在防务及战略新兴产业巩固自身竞争优势。坚持聚焦核心产品技术突破,以一流技术引领行业标准制定,以技术创新带动成本管控,开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成本可控的产品;紧跟行业龙头客户需求,深挖客户需求,推进系统化连接解决方案;加快新兴领域布局新产品推广,以新业务增长抵御细分领域增长不均衡带来的风险。

3、国际化经营风险:随着公司国际化业务布局的推进,公司面临经济、税收、法律、文化差异和战争、冲突等不确定因素。如果合规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不能提前了解及时应对,可能增加公司国际化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着力健全合规管理体系,重点强化国际业务合规管理,加强境外企业合规风险和经营风险防控。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加强风险信息分析预警,加快德国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境外机构设立调研,稳步快速地推进国际化布局。

4、质量风险:随着公司产品由连接器、组件向互连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产品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提升到新的高度。如果质量管理能力不能适应管理要求,可能引起质量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开展质量风险全过程、全周期管控,从产品研制全过程和重点产品两方面识别和管控风险,针对过程风险、材料风险、供应风险分别制定应对计划并按节点落实。健全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搭建线上项目管理平台开展项目策划和质量管理,建设知识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设计、工艺知识管理,降低设计、工艺知识应用有效性不足带来的质量风险。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